新平等時代,人人有機會?只要「選簡單的事,拚老命做好」
在求學過程中,國小時你也許是個模範生、還當選班長,但隨著升上國中、高中,可能遇到困難的科目越來越多,讀的學校志願序越前面,同學間競爭也越激烈;升上大學、研究所,你發現同班同學中,有些就是比較優秀、比較厲害,在他們的眼中,你雖然不至於是個「笨蛋」,但可能是個「平凡人」,或各式各樣從來沒想過會被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詞。
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當時的我急了、生氣了。
但是我領悟了 -
比比比,愈比就愈氣死人,一山有一山高,任何一個人無論是處在哪個狀態,如果一直比,要比到何時才會比到山頂?還好,最近的社會,也愈來愈懂得自我檢討,不再支持這種菁英論,我們稱為「新平等時代」-
- 新平等時代,真的行行皆可出狀元。
- 新平等時代,沒學歷可以先開始練經歷。
- 新平等時代,任何行業都基本受人尊敬!
說好笑一點,甚至就算你成績爛,你的臉書有5000個朋友,大家還是崇拜你!
所以,新平等時代,人人都會有出息。問題來了,我自己可以說服自己這樣想,但,我在為小孩規畫教育的時候,卻沒辦法這樣想。而且不只我一人,最近接觸到孩子其他同學的同齡父母,你會發現,現在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並沒有亞於上一代,當然現在不再只是學鋼琴或練心算,但,學英文、學空手道、學畫畫……樣樣都沒少過,還有同學的父母嫌老師教得「不夠困難」,要老師教得更多;最近有位鄰居將就讀某私立學校的小孩猛轉到隔壁公立學校,因為嫌私立學校老師竟然「不夠嚴格」,這些都是真的!
所以我自己也有點搞不清楚,到底所謂的「新平等時代」,我該怎麼教孩子?
我記得,上一代的父母,是告訴我們:「你不必做醫生,因為我的父母都叫我們做醫生。」
而我們這一代,包括我還有我的朋友們,都告訴孩子:「我們上一代的父母雖然沒叫我們做醫生,但還是希望我們『有出息』,現在我告訴你,孩子,你不必有出息,反正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出息……。」
我該這樣講,然後拿陳雷的歌唱給孩子聽:「歡喜就好!」這樣嗎?
這件事已埋在心裡一陣子,無解,直到我看到一位搬到宜蘭去的父親在電視機裡頭告訴大家他要給他孩子一個「怡然自得」的價值觀,那種「歡喜就好」的教育模式,我突然理解,我們這些父母,到底缺了什麼東西 -
答案,就在上週末晚上我看到一則文章之中 -
這位作者原本談的不是這個,但文章中卻意外出現四個字,指示我的教育方向:
「Choose Easy,Work Hard!」
中文翻成:「找一件『簡單』的事情,然後努力把它做好!」
或:選簡單的事,拚老命做好!
這句話極有深意,很適合現在的「新平等時代」。怎麼說呢?
就是因為這個世代幾乎所有的方向都有出路,大部份的人(或新科父母)的重點都擺在「所有方向」都有出路以致「不必選方向」,但,反而是因為所有方向都有出路,所以你才應該好好的、謹慎的選一個方向。
不是選「難」的方向,那個醫生、律師、建中、北一女的時代或許已經不是必要了,反而應該選「簡單」的方向,不是嗎?因為,對你簡單的東西,對其他人不見得簡單;簡單的方向,也就是你擅長的方向!你因為天賦或興趣或經驗而覺得它簡單,就故意選了它,然後努力的在裡面把它更加倍努力的做好。
一開始已因為「簡單」(choose easy),而贏人家三分。
接下來再因為比別人努力(word hard),而贏人家五分。
我的天啊,這樣 Choose Easy 又 Work Hard,你不就在這個領域成為「天才」了?這篇文章的題目正是:「為何輕鬆的做可以讓你變成天才。」(Why Relaxing More Could Make You a Genius)
孩子,我要你變天才!
這是所有人可以思考的──我們雖然處在「新平等時代」,但其實不表示我們的孩子會處在比我們甚至更平等或更和平的時代,孩子的父母差了一個世代,父母還是孩子的時候,社會風氣已不是一定要醫生,到了你這個世代,不一樣了,但到了孩子的世代,難道真的會照你預測的路在走?不見得。
現在我們所在的社會氣氛是「人人都有出息」,那是這個社會價值所支持我們的。而這價值也讓我們希望我們孩子可以更追隨,告訴他們「什麼不必想」,問題是,這社會到了孩子長大、也就是三十年後,還會是支持這些價值觀的嗎?誰不敢打包票不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那更不能打包票保證我們下一代長大以後的社會,會是和我們的社會一樣。
更開放?
或許,會開始轉向?
所以我決定,從今開始,我們這個世代,還有我們下一個世代,唯一信奉的普世之共同之方向,就是:「Choose easy. Work hard」。
新平等時代,努力工作一點也不能少,但要記得,善用這個百年一次的「誰都有出息」的社會契機,好好地、自由地、選一個「最簡單的事」來努力!
【本文為授權刊登】
免費學習資源不漏接
